32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日前公布對1萬7110名2008年大學畢業生調查,發現畢業四年後(即2012年),失業率為6.7%,低於全國平均的8.1%,平均年薪約5萬美元。倘若從科系來看,電腦和資訊科學或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失業率,低於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專業。同時,在薪資差異上,科學、科技、工程或數學(STEM)畢業生的平均年薪6.5萬元,明顯優於其他科系畢業生平均的4.95萬元。

結果顯示,理工背景的就業及薪資在不景氣時仍較具優勢。事實上,全美大學與雇主協會(NACE)日前也發布薪資調查報告,從起薪來看,今年美國大學院校應屆畢業生平均年薪起薪為4萬5473元,其中,工程學科為6.27萬元、電腦科學6.17萬元,遠遠高於其他學科。相較於最低的人文社會學科年薪3.84萬元,工程科系畢業生年薪整整高出六成以上,而商學科系雖然起薪可達5.39萬美元,但卻是唯一相較於去年下降的學科,顯見美國產業發展氛圍,似乎逐漸轉往製造及工程類。

比爾蓋茲、華倫巴菲特及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董事長謝爾登艾德森(Sheldon G. Adelson)於7月10日聯名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文,呼籲國會眾議員趕緊與參議院協商,打破移民改革法案僵局,他們力主應張開雙臂歡迎那些願意留在美國的外國畢業生,特別是電腦科學、科技領域學生。這些種種現象,也反映美國「再工業化」相關政策推動的初步成效,相較於過去十年,總是聽到金融及商業創新,現在美國產業走向似乎再度重視科技創新及製造。

所謂「工業化」,最簡單的定義係指工業部門在經濟比重逐漸提高而稱之,但通常經濟發展階段逐漸成熟,製造成本增加,服務業需求興起,而逐漸產生工業比重下降現象,我們稱之「去工業化」。美國是一個超大型的經濟體,工業占比重只有20%不到,的確是少有的現象。也因此,許多美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被海外外包工廠所取代,這也是歐巴馬政府推出「再工業化」的重要原因。

在目標上,重新關注製造業發展及重要性,其中,在創造財富上,希望美國的出口金額中製造品占70%;在創造就業上,希望每一個製造業組裝的就業機會,可以在供應鏈創造六個工作,並為整體經濟創造十個工作;而在創新動能上,希望美國專利的90%來自製造業。

記得2009年歐巴馬政府提出一連串「再工業化」政策時,許多人並不看好,懷疑製造業真能回流美國。但我們看到不僅包括蘋果電腦嘗試把高端產品的部分生產線移回美國,甚至許多亞洲重量級製造廠商也已布局美國,包括全球最大組裝代工廠鴻海、及台灣最大石化廠台塑,甚至中國海爾在中國境內也裁員萬人,為的就是要把部分生產基地移來美國。

美國的再工業化及製造業回流,除了外部原因,包括中國薪資與運輸成本上揚、人民幣升值、中美生產成本差距逐漸縮減外,我們認為更重要原因,是製造業內部競爭力提升。我們知道,美國再工業化,原本的設定回流項目只是高階及少量多樣的製造產品,此乃因為3D列印及巨量資料(Big Data)的普及應用與成本下降,可以低成本運用3D列印,不必再有製造開模的技術設備(基本上美國大部分製造工人已失去這樣的技能),也可以製造出少量多樣或客製化產品。當有巨量資料可供分析時,製造者得以分析及因應客製化需求。而美國頁岩油氣開採技術獲突破後,加上自動化設備發展,使更多種類,甚至產量極大的生產,都可能陸續回流美國。

因此,美國的再工業化,最大關鍵還是在技術突破,而不是傳統的依賴製造業的低工資;反而是透過高薪吸引及鼓勵人才,突破技術阻礙,才是勝敗的關鍵。當前美國理工人才的高薪,正反映這樣的現象和趨勢。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anews/25447544/xarticle-%E7%BE%8E%E5%9C%8B%E5%86%8D%E5%B7%A5%E6%A5%AD%E5%8C%96-%E7%90%86%E5%B7%A5%E4%BA%BA%E6%89%8D%E5%86%8D%E5%BA%A6%E5%90%83%E9%A6%99?instance=topnews11&npg=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kclubblog 的頭像
    talkclubblog

    美立達 遊學留學中心|22年專業權威 美國 加拿大 英國留學 遊學 美國私立高中 海外實習 證照課程 美國獨立教育顧問協會認證IECA

    talkclub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