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台灣生活,出國從未超過一週。平時孤陋寡聞,就算是大家最常聽到的美國,也只有模糊刻板的概念。要在那個地方獨立生存一年之久,就像要登陸火星一樣不可思議。在飛機上的十三個小時裡,腳很腫脹、睡睡醒醒。右手邊原本應該是男朋友坐的位置的地方,坐了一個聽不懂英語也聽不懂中文的男人,他的電視節目在講下雪的國家,又再從頭播放。
在出國的前一個月,我跟男朋友分手了。原本出國可以互相照應,突然失去依靠,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但是看看旁邊那個男人,語言不通卻還是跟我搭同一班飛機去同一個地方,他都可以了,我更沒理由辦不到。應該吧。我偷偷打開窗戶,看窗外的天色轉亮又漸暗,美國的燈火漸漸拼湊成國土的形狀。
talkclub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要的「多元」,不是入學管道很多種,而是學生組成的天賦、興趣,甚至社經背景都要多元。學生彼此差異很大,有什麼好處?學校又該用什麼標準選出最佳組合?
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平等,在現代社會裡,是神話。 去年,哈佛大學政治學者普特南(Robert Putnam)在新書《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Our Kids: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中聚焦討論,隨著階級差距愈來愈大,窮小孩與富小孩的家庭背景、擁有的社會資本與教育機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在美國,從常春藤聯盟的貴族私立大學到公立大學,正努力讓這樣的神話成真。 「因為社經背景、文化、天賦和興趣的多元,才讓史丹佛成為世界領先的研究與教學機構。在現今社會裡,我們比過去更需要多元的環境,」史丹佛大學校長亨尼斯(John Hennessy)在給學生的一封信裡明確地宣示,他們不只選富小孩。 史丹佛大學美國排名前五,學生來自全美各地,更遍及九十個國家,非裔、亞裔、西裔等少數族群比例超過五○%。但多元對史丹佛大學來說,不只是地域或族群的差異。
talkclub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