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逢開學季,早上的捷運及公車上陸續出現許多背著書包上學的學生,開始了早出晚歸的生活,讓筆者想起了最近幾篇討論國內外教育問題的文章。有些人或許認為,每一個國家的國情不同,無法等同視之,但筆者認為與其遮眼掩耳,不如用開放的心胸接受不同的資訊,多看、多聽、多比較。或許有一天,台灣的教育問題也能從多國的他山之石當中,找到最適合自己國家的一條路。
筆者於八歲前生活在德國,從幼稚園到小學二年級,身邊的朋友同學幾乎全都是「金髮碧眼」的德國人。幼稚園的生活或許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上了國小後,母親擔心我一個六歲的孩子,身在全校(雖然人數也不多)只有兩個亞洲人的環境中適應不良,因此,即使是放學後也讓我積極參與各類德國孩子的課後活動。班上的好朋友如果有邀約,也會盡量讓我參加。
德國的國小生活,相較於台灣確實是輕鬆許多。每天早上8點半到學校,中午12點準時放學,即使到了二年級,一星期中也頂多只有一天上課至下午1點30分便會結束課程。老實說,上課究竟學到多少內容,都是我往後幾年回台灣後,翻閱作業簿以及課本才勉強記起。德文字母、簡單單字、「極」簡單的數學問題。但是許多珍貴的回憶,卻是一輩子都忘不了。例如:德國小學新生一入學時,老師便會帶著全班同學至馬路上,教導小孩如何過馬路、以及看懂各類簡單的交通手勢。「人身安全」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在德國騎腳踏車小孩一定會帶安全帽、甚至是護膝。小學畢業時(德國小學學制僅有四年)會有腳踏車以及游泳考試,通過這些檢定,才能順利畢業。
放學後的生活,也與台灣大不相同。還記得幾年前和朋友聊到國小放學後的生活,朋友提到她都是待在安親班中度過,和國小時整天在外閒晃的我相比,對於一位才七、八歲的台灣小孩來說似乎過於「認真」。國小一、二年級的我,跟著朋友參加了一堆活動,游泳課、合唱團、直笛課等,而由教會所辦得課後安親班,一個星期才一次,由德國當地的大學生帶著我們玩遊戲、畫圖或是到外面的草地上爬樹、踢球。平日也會到朋友家作客,每逢假期,朋友的媽媽甚至讓我們幾個孩子單獨夜宿在院子裡的帳篷中。到現在筆者還依然清楚記得,媽媽偶爾會關心一下我的作業量,盡管她已生活在德國多年,依然對於德國小學生「極少」份量的作業時,不時發出驚呼聲。
國小的孩子,對於各領域的活動都應該廣泛地接觸,而「誘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自我」,是在經過十幾年後,筆者對於德國小學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下的結論。認真念書、學德國文學、數學、拉丁語、英文等等這些都是上國中後才必須面對的,國小的學生,不應該整日被關在室內、或是硬塞入各式強調「贏在起跑點」觀念的課程。
或許我們會說,每一個國家的情況不同呀!我們的孩子一進入國中就是踏入聯考的框架,什麼活動都以三年後的考試為主。其實,教育制度改來改去、網路上討論教育問題的文章那麼多,說穿了就是台灣家長如果「觀念不改」,其餘都是枉然。德國孩子長大後有比我們笨嗎?顯然是沒有。德國青少年邏輯、思辨能力比台灣孩子差嗎?恐怕也不是。和國外相比,我們的孩子往往在上了大學後「大解放」,翹課、遲到樣樣來,宿營玩著德國幼稚園孩童才玩的團隊遊戲。有時候不僅想,是不是台灣的小孩在十八歲前太過壓抑,因此上了大學要一次補足以往欠缺的遊戲時光?上了大學代表著身為成人,要為自己的行為全權負責。選擇自己所愛的領域、科系就讀,不正是代表要更認真的學習嗎?經過多年的驗證,只能說明台灣的教育問題絕不僅限於國、高中生,而是從國小教育便出了狀況。
有些讀者一看到標題提到其他國家,例如「借鏡西方教育」、「德國教育」等等字眼,便會寫下「又是崇洋媚外」、「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諸如此類的結論。筆者認為,與其一開始便否定他國的教育,何不先看看他國的例子,多加參考、比較,再來下定論。教育政策、相關制度或許難改,但是身為家長、老師,可以從自身的觀念開始改變。如果因為社會環境所逼,學校一定要附設課後班、父母親要將孩子送往安親班,那麼試著,讓小孩從作業堆裡解放。別再逼迫七、八歲的孩子在完成作業後,還要額外寫一堆評量、考卷。
給孩子的生活留點白,別讓童年的回憶總是在無盡的學習中度過。讓他學會在各項領域中摸索、找到自己的興趣,喜歡讀書、研究學問還是學習技術,讓國小的孩子在畢業前認清自我定位,才能在往後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清楚瞭解自己的優勢。
德國的國小生活與教育制度,或許不全然適合台灣的情況。但是,不妨參考他們對於孩子學習的心態與觀念,從教養的態度開始做起,相信未來我們國家的教育環境會因為你的改變,而有所不一樣!
source from : 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1060.html
美國 加拿大 中學 大學 研究所 語言學校 專業代辦服務
【台北】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41號11樓之1︱TEL: 02-2388-4606
【高雄】高雄市新興區民權一路251號11樓之6︱TEL: 07-222-838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