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這一切都要從週二晚上的一場活動說起。
 
最近,我跟幾個德國友人開始參加每週二晚上在酒吧戶外舉辦的 Quiz 比賽。這個比賽有點類似一兩年前台灣很紅的「知識王」知識問答,只不過實體化了,配上功力十足的主持人、各種啤酒調酒跟創意影片,我覺得是相當不錯的休閒娛樂。比賽的題目無所不包,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而且頗有難度,友人一開始就告訴我,就算一整個晚上一題都答不出來,也不需要懷疑自己的智商。不過偶爾會運氣好碰到幾個我剛好知道的題目,例如放出一張「豆豆龍」的圖片,然後問你這個動畫角色叫什麼名字──這個時候我就可以憑藉這個大概全台灣都會的問題,順理成章成為我們這組德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上週二,主辦單位出了一題,叫「完成於西元 1307 年到 1321 年,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是什麼?」我腦海中迅速閃過了國高中歷史課本裡面出現過的但丁的《神曲》,興奮過度的準備回答,卻發現自己張大著嘴,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因為我只知道《神曲》這個中文翻譯,完全不知道它的原文或德語翻譯!

《神曲》的義大利原文是 Divina Commedia,德文翻譯是 Göttliche Komödie,英文翻譯是 Divine Comedy,說到 Comedy 我首先會想到的是「喜劇」,但「神曲」用中文來看卻是「曲」,所以我作夢也沒有想到要用 Comedy 來翻譯!情急之下,只好很無知的直翻成 Songs of God(很傻眼,我知道)填上去,希望主辦單位可以看得懂──可想而知,沒人知道那是什麼,就這麼飲恨丟失了委屈的一分。

這丟失的一分,並不是我在國外第一次為翻譯名稱而困擾。

「神鬼」系列電影的翻譯障壁

不管是電影、小說、文學作品、藝術家......臺灣都會翻成自己的語言,讓民眾容易理解、學習或記憶。要說為什麼我們的翻譯在字面上跟 Divina Commedia 連不上邊,是沒有意義的,畢竟義大利文、德文跟英文或多或少在語言上文化上有其相通之處,不像中文那麼截然不同。查了一下,Divina Commedia 在義大利語中是「神聖的喜劇」的意思,內容則是連鎖押韻的史詩,而中國古典文學的「曲」有散曲、雜劇、詩歌的意思,因此「神曲」這個翻譯其實很貼切。

不過不可否認,我們在台灣常常諷刺覺得好笑的「神鬼」系列電影,在與國際學生交流的時候,有時會變得沒那麼好笑,反而成為了溝通的障礙──當朋友們在說 The MummyThe Bourne IdentityAviatorThe Others 跟 The Departed 的時候,他們都說是經典電影,我怎麼一部也沒聽過!?大家都看過嗎?一查才知道,原來是《神鬼傳奇》、《神鬼認證》、《神鬼玩家》、《神鬼第六感》和《神鬼無間》啊!而這幾部電影的德文翻譯又是什麼呢?分別是 Die MumieDie Bourne IdentitaetAviatorThe Others 跟 Departed-Unter Feinden

求證了德國朋友,他們說好萊塢電影來到德國雖然內容會被完全翻譯、配音,不過電影標題完全直翻,或乾脆不翻直接放英文是常態。補充一點,德國的配音工業也非常獨特,電視台播出的所有電影都經過配音......大牌演員甚至有固定的配音員,所以對大部份德國人來說,聽到湯姆克魯斯說英文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他們熟悉的湯姆克魯斯的「聲音」,也是專門幫他配音的德國配音員的聲音。

不只德國,歐洲多數國家的大部分電影也都保留了原文標題。日本、韓國則以外語音譯直翻居多,如此一來,就算只知道自己國家的電影翻譯,也都可以互相交流,至少彼此知道在講的是哪一部電影。與此同時,港澳台以及大陸學生只能拼命 google 來了解──也算是一種學習啦!我認為,保留電影或文學作品的原標題,是對創作者一種尊重;不過,有些中文翻譯雖然跟原標題毫無關係,但卻翻譯得很好,一眼就能讓人抓住電影的精髓,例如《控制》電影原名是 Gone Girl,翻成「控制」,不但切中電影核心,單看標題也很有感覺,所以實在很難說怎麼樣比較好。

「一個妙蛙、各自解讀」的交流樂趣

況且,如同翻譯所帶來的文化交流障礙,有時候截然不同的翻譯,也能增加文化交流的樂趣。最近當紅的《精靈寶可夢》(Pokemon,筆者比較熟悉的名字是「神奇寶貝」)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款遊戲實在太紅了,又是大家小時候共同的回憶──沒錯,二十到三十歲德國朋友的童年,也跟我們一樣是看《神奇寶貝》長大的!日本動漫的威力啊!

每次朋友聚會,積極在玩寶可夢的朋友不用說,就連不玩的人也會熱烈的加入討論,這時候就知道各國的譯名有多不一樣!例如「妙蛙種子」的日文原名是「孵吸機打米」(フシギダネ),英文名字是「布巴搔耳」(Bulbasaur),德文名字是「逼啥山姆」(Bisasam);「小火龍」的日文原名則是「溪頭咖給」(ヒトカゲ),英文譯名「下耳慢得」(Charmander),德文譯名「咕嚕慢打」(Glumanda)。是不是很有意思?

所以,在這裡每次大家玩寶可夢時只好說:「就是那隻藍色的烏龜!」、「會噴火那隻!」、「背上背一個大種子的爬蟲類!」然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就會恍然大悟的說「啊!原來是 XXX(自己國家的譯名)啊!」接著為彼此的神奇翻譯陷入瘋狂大笑之中,順便覆誦、學習對方的語言,聚會的氣氛總是因此變得非常愉悅。

我想,翻譯和文化交流之間的關係,其實跟所有事情都是一樣的──凡事都有兩面,孰優孰劣,正面負面,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切入。

Source from: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475&nid=7023

Talk Club logo

 
 

 美國 加拿大 中學 大學 研究所 語言學校 專業代辦服務 
【台北】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41號11樓之1︱TEL: 02-2388-4606
【高雄】高雄市新興區民權一路251號11樓之6︱TEL: 07-222-83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lkclub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